消费者权益保护
知法守法 提高防骗意识 维护合法权益
发布时间:2023-05-23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少隐患,层出不穷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法,给社会公众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为了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以下简称《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自2022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是专门针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制定的法律,通过加大宣传与惩处力度、增强防控主体的责任,达到打击和预防电信网络犯罪行为、守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目的。华能贵诚信托提示广大金融消费者,应认真学习《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提高防范、识别电信网络诈骗意识和能力,做到知法守法,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由于电信网络诈骗通过通信和网络技术,犯罪分子得以隐匿真实身份,极大地增加了犯罪的隐蔽性和危害性。

二、《反电信网络诈骗法》适用的范围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打击治理三类非法活动:一是境内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二是中国公民在境外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三是境外针对境内实施诈骗的行为,即境外的组织、个人针对我国境内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或者为他人针对境内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产品、服务等帮助的行为。

三、《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对个人的行为有哪些禁止性规定

一是开立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不得超出国家有关规定限制的数量。对经识别存在异常开户情形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有权加强核查和拒绝开户。

二是办理电话卡不得超出国家有关规定限制的数量。对经识别存在异常办卡情形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有权加强核查或拒绝办卡。

三是不得非法制造、买卖、提供或者使用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的设备、软件,如电话卡批量插入设备、批量网络地址自动切换系统、具有改变主叫号码虚拟拨号功能的软件等。

四是不得为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支持或者帮助,如出售、提供个人信息,帮助他人通过虚拟货币交易等方式洗钱等。

五是不得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物联网卡、电信线路、短信端口、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互联网账号等,不得提供实名核验帮助;不得假冒他人身份或者虚构代理关系开立上述卡、账户、账号等。

四、个人违反《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有哪些后果

一是刑事责任

组织、策划、实施、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帮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记入信用记录,采取限制其有关卡、账户、账号等功能和停止非柜面业务、暂停新业务、限制入网等措施。

二是行政处罚

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处十万元以下罚款。包括:

1.非法制造、买卖、提供或者使用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的设备、软件的,以及为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支持或者帮助的,没收违法所得,由公安机关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万元的,处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公安机关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2. 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物联网卡、电信线路、短信端口、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互联网账号的,提供实名核验帮助的,假冒他人身份或者虚构代理关系开立上述卡、账户、账号的,没收违法所得,由公安机关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二万元的,处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此外,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记入信用记录,采取限制其有关卡、账户、账号等功能和停止非柜面业务、暂停新业务、限制入网等措施。

三是民事责任

组织、策划、实施、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相关帮助的违法犯罪人员,除依法承担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以外,造成他人损害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

四是限制出境

近年来,电诈犯罪分子为逃避公安机关打击,采取出境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方式,在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电信网络诈骗集群。为防止犯罪分子出境作案,《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规定了限制出境的特定风险防范措施。

对前往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严重地区的人员,出境活动存在重大涉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嫌疑的,移民管理机构可以决定不准其出境。因从事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移民管理机构可以决定自处罚完毕之日起六个月至三年以内不准其出境。

五、发现受骗或处置有误的救济渠道

广大金融消费者在日常使用电信、网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被诈骗后,应当第一时间报警,向警方提供详细的收款方账户信息。《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规定“国务院公安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完善电信网络诈骗涉案资金即时查询、紧急止付、快速冻结、及时解冻和资金返还制度,明确有关条件、程序和救济措施。”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等有关单位可以通过紧急止付、快速冻结、资金返还等措施,为被害群众挽回损失。

随着金融、电信、互联网领域的不断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也在花样翻新。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除依靠传统方式外,国家通过支持研究开发新技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式,对信息流、资金量、数据量进行实时监控,自动识别和封控异常账号,极大地提高了预防电诈的工作效率。然而高科技反诈虽事半功倍,但新技术在数据学习、数据分析方面才刚刚起步,出现判断错误在所难免。为防止因大数据筛查对合法账户造成的误伤误判,《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对纠错途径进行了规定,“对涉诈异常情形采取限制、暂停服务等处置措施的,应当告知处置原因、救济渠道及需要提交的资料等事项,被处置对象可以向作出决定或者采取措施的部门、单位提出申诉。作出决定的部门、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申诉渠道,及时受理申诉并核查,核查通过的,应当即时解除有关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技术手段对合法用户造成的影响。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为人民群众在互联网时代的生活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提高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才能防患未然。华能贵诚信托再次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对陌生电话、不明信息保持高度警惕,不透露自己和家人的个人信息;对低风险高收益、中奖领红包等宣传保持清醒头脑,不点击陌生链接,不随意转账;对突发事件保持沉着冷静,不轻信陌生人的引诱或恐吓,多向亲朋好友以及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核实情况;一旦发现受骗,迅速报警,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暂无数据

©2022 华能贵诚信托 黔ICP备18000947号-1 贵公网安备 520115020019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