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3 汇聚金融力量 共创美好生活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居民财富的日益积累,金融消费者群体不断扩大,金融产品种类和功能不断丰富,金融活动逐渐走进更多群体的日常生活。为营造和谐健康的金融环境,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除了金融机构应当加强依法合规经营、注重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外,广大金融消费者也需要提升金融素养。华能贵诚信托呼吁,让我们汇聚金融力量,共创美好生活。

一、普及金融知识,传播金融正能量

近年来,金融系统深入落实“金融为民”理念,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的产品和服务,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政策举措。咱老百姓也要知法、懂法,主动学习和了解金融常识。

1.注意学习投资知识,了解投资产品的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等影响因素;不投资不熟悉的金融产品,不盲目跟风,不轻易相信小道消息和所谓内幕消息。

2.理性借贷,了解借款成本包括利息、手续费、违约金等;借款前评估自己的收入、支出和资产情况,确保具备足够的还款能力;根据借款金额、借款期限和还款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严格按照约定用途使用借贷资金;充分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实际需求,避免过度借贷。

3.办理金融业务时,要认真阅读合同条款,特别是风险提示和免责条款,了解自己的权利义务;不签署空白合同,不听信口头承诺。

4.珍惜和维护个人信用记录,定期查询个人征信报告,注意及时归还贷款、信用卡欠款等,避免产生不良信用记录和经济损失;不要轻信“征信修复”等诈骗行为。

5.做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妥善保管身份证、银行卡等重要证件,不要交给陌生人或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输入银行账号和密码等敏感信息;不要随意点击可疑的链接或附件,以免下载安装未知来源的软件或者访问钓鱼网站,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和财产的损失。

二、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远离非法金融活动

当前,金融产品极大丰富,创新性金融品类不断推出,在丰富消费者投资选择的同时,也有一些不法机构利用社会公众金融知识不足的弱点,诱导消费者参与非法金融活动,对消费者权益造成极大损害,甚至破坏国家经济秩序和金融稳定。

非法金融活动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对经济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行为。这些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非法集资、洗钱、赌博、各种投资骗局等。广大金融消费者要提高自身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自觉远离非法金融活动。

1.遵守反洗钱法律法规

金融消费者有义务配合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核查,如身份核实、大额交易报告等;不参与任何提供或接受洗钱服务的活动;举报涉嫌洗钱的可疑交易活动,积极向有关部门提供线索。

2.远离非法集资

金融消费者要警惕财富神话、许诺高额回报的投资项目。没有取得相关金融业务许可,以入股、投资、预定等名义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其他投资回报,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公开吸收资金的,就是非法集资,不能因其以养老产业政策、创新金融产品、公司前景、高额回报等为噱头,就误以为是合法业务,不顾风险进行投资。

3.拒绝电信网络诈骗

金融消费者要提高反诈防骗意识,认准有资质的金融机构,通过其官方正规途径办理业务;网上办理金融业务注意核实官方网址,防止登录钓鱼网站;对陌生电话、不明信息保持高度警惕,接到与金融业务相关的电话或短信,务必拨打官方客服电话核实,不要直接回拨短信发送或“客服人员”提供的号码;不透露自己和家人的个人信息;对低风险高收益、中奖领红包等宣传保持清醒头脑,不点击陌生链接,不随意转账;一旦发现受骗,迅速报警,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老年人和青少年是反诈防骗的重点人群。老年消费者要警惕陌生人的搭讪,不要贪图小利,收到可疑的电话、短信、邮件等信息应及时与家人、朋友或社区联系,确认信息的真实性,警惕打着“亲情”旗号的骗局。年轻消费者要树立理性消费的意识,杜绝攀比心理和冲动消费,学会甄别非法金融广告和无资质金融服务,不要被其“快速放款”等诱导性广告用语所迷惑,避免落入“校园贷”陷阱。

三、科学评估风险,合理配置资产

对于广大金融消费者来说,理财是非常个性化的金融活动。金融消费者在投资金融产品前,应对自身财务情况、风险承受能力、风险偏好、预期投资收益、流动性需求等进行综合权衡,确定投资金融产品的品类和金额,不盲目跟风追热点,不冲动投入过多资金。

1.树立价值投资、理性投资、长期投资理念。

只有理性、基于价值的长期投资才能真正实现稳健的长期收益。在个人投资过程中,金融消费者要关注投资标的的内在价值,重视基础分析;要设定明确、合理的投资目标,制定出适合自己的理性的投资策略,并进行风险控制和分散投资;要克服情绪和市场因素的干扰,着眼于长期收益和复利效应。

2.选择持牌金融机构

持牌金融机构受金融监管部门严格管理,有完善的内部制度和风险防控机制,可以有效保护投资者的资金安全、个人信息安全,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可以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此外,持牌金融机构有较为完善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通常需要投资者配合完成风险评估后方可选购产品,能够帮助金融消费者了解自身的风险等级,理性选择产品和服务。

3.选择合适的金融产品

专业机构提供的金融理财产品由专业人士投资管理,帮助消费者实现财产保值增值。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均开展受托投资和管理消费者财产的金融服务。比如,银行理财相对稳健,但收益不高,适合风险偏好比较低的消费者;投资于股票市场的权益型公募基金,受到资本市场波动大的影响,但可能有较高的收益,适合有风险承受能力的消费者;信托产品在风险和收益方面处于中间地带。金融消费者应根据自身投资目标和风险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

4.管理投资预期

金融市场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金融消费者要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承受能力,在做出金融决策时,应该充分了解产品的风险和收益,坚持风险和收益相匹配原则,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权衡利弊,谨慎决策。

四、提升网络金融素养,共筑诚信金融环境

金融机构要诚信经营,规范自身营销宣传行为,改进产品服务展示方式,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消费者也要讲诚信、守底线,培养良好的金融消费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习惯。诚信的金融环境需要双方共同缔造。

1.讲诚信、守底线

诚信契约精神是金融消费者和金融机构之间建立信任和长期合作的基础。金融消费者要遵守法律法规、诚信守诺,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不欺骗、不误导、不违约,不进行违法违规的操作,不传播虚假信息,不制造谣言,不传播谣言。金融消费者应该具备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习惯和良好的金融消费习惯,共同营造和谐、稳定、繁荣的金融市场环境。

2.通过正规渠道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

消费者在参与金融活动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特殊情况或纠纷。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金融消费者应该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比如向金融机构投诉沟通,向相关责任主体的上级政府监管部门、当地金融监管部门进行投诉,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遭遇非法金融活动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寻求法律援助等。同时,金融消费者也要提高警惕,理性维权,不要轻信非法“代理维权”的宣传,以免落入陷阱,造成更大的损失。

华能贵诚信托愿与广大金融消费者携手,坚持从守护金融消费者长远和根本利益出发,提升金融服务,打击非法金融行为,用实际行动积极构建和谐的金融消费环境,共同守护金融消费者的美好生活。






2023-09-21 汇聚金融力量,共创美好生活 —— 华能信托携手美团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

暂无相关视频

2023-09-18 擦亮双眼 远离非法放贷

暂无相关视频

2023-08-23 掌握金融知识 树立正确观念 做理性金融消费者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居民财富的日益积累,广大金融消费者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丰富的金融知识和正确的理财观念,有助于提高消费者对金融风险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理性的金融消费者才能更好地参与金融市场,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科学理财 提高风险鉴别能力

对于广大金融消费者来说,理财是非常个性化的金融活动。华能贵诚信托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掌握金融知识才能科学理财。

1.坚守理财基本原则

金融消费者在投资金融产品前,应对自身财务情况、风险承受能力、风险偏好、预期投资收益、流动性需求等进行综合权衡,确定投资金融产品的品类和金额,不盲目跟风追热点,不冲动投入过多资金,坚持以下理财原则:

(1)风险和收益相匹配: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低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是不存在的,金融消费者务必高度警惕。

(2)量入为出:金融消费者应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规划理财资金,合理安排投资与保障的比例,不能把生活支出以外的收入结余全部用来投资,还应保留必要的家庭紧急备用金,以备不时之需。

(3)不盲目投资:金融消费者切勿冲动投资,对不了解的金融产品和投资项目应深入学习了解、综合判断后再做决策。

2.选择持牌金融机构

持牌金融机构受金融监管部门严格管理,有较为完善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通常需要投资者配合完成风险评估后方可选购产品。金融消费者应认真配合,了解自身的风险等级,理性购买适合自己的产品,切不可听信非法机构和人员可降低投资门槛、低风险、高收益等虚假宣传,落入金融诈骗圈套或购买自身不能承受的高风险产品;不要轻信不明信息,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要打开不明网络链接,不要轻易汇款转账,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3.选择合适的金融产品

除了炒股等个人直接投资以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专业的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理财,由专业人士投资管理,实现财产保值增值的目的。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均开展受托投资和管理消费者财产的金融服务。比如,银行理财相对稳健,但收益不高,适合风险偏好比较低的消费者;投资于股票市场的权益型公募基金,受到资本市场波动大的影响,但可能有较高的收益,适合有风险承受能力的消费者;信托产品在风险和收益方面处于中间地带。

投资信托产品,首先要选择经营规范、有较好口碑的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产品;其次,要评估信托产品的风险等级以及投资标的是否符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第三,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合同等法律文件,充分理解信托产品的各项要素,如产品期限、业绩比较基准、风险揭示信息等,了解合同约定的除外责任和费用等信息;第四,信托公司有义务向相关权利人披露信托财产的运用、管理、收益等情况,消费者要及时关注投资本金和收益的实现情况,可通过金融机构指定的信息披露途径,查看产品的投资运作与收益表现,了解产品的风险情况,及时做出继续持有或转让交易等后续决策。

除理财产品外,信托机构还开展具有财富传承功能的家族信托和家庭财富管理功能的家庭服务信托业务,可以为金融消费者及家人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金融消费者可与信托公司详细沟通家族传承和家庭服务需求,订制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


二、合理借贷 珍惜个人信用

消费者在参与金融及消费活动中,为缓解资金使用的困境,往往会有借贷需求。近年来,分期付款、消费借贷、小微企业贷款等金融业务发展迅猛。部分消费者难以抵制消费冲动和物质诱惑,超前消费、过分负债,或是不能全面评估自身的负债能力,为应对经营困局盲目拆借高利债务,给个人和家庭生活带来很多困扰。华能贵诚信托建议金融消费者,要建立合理借贷的观念,珍惜和维护个人信用记录。

1.合理借贷的理念

首先,适当负债也是一种理财。金融消费者的负债要适度,要更加理性和积极地管理负债,既可以承受负债偿还的利息,还可以利用借贷创造更多家庭福祉。其次,重视信用记录。信用记录对个人而言属于无形资产,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可以提高信贷可得性。第三,坚守契约精神。金融消费者要诚信守诺,按时履行借贷合同项下利息支付等义务,避免违约带来的信用减损。

2.办理借贷业务的注意事项

在办理借贷业务前,金融消费者应谨慎决策,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诱导,避免销售误导。确需借贷,应选择持牌金融机构和正规网络平台等信贷渠道。切勿贪图高额回报,办理贷款参与非法集资。在办理借贷业务时,应认真阅读合同条款,了解自己的权利义务,不签空白合同;要全面评估借贷成本,特别是附加其他收费项目,如保险费、担保费等的借贷产品,更要注意其综合借贷费率,避免成本过高加重家庭负担。签署借贷协议后,要严守信用。金融消费者应严格按照约定用途使用借贷资金,按时还款,避免产生不良信用记录和经济损失。


三、依法理性维权 做理性金融消费者

消费者在参与金融活动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特殊情况或纠纷。近几年来,国家一直在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各正规金融机构都设立了专门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有专人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广大金融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和接受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发生争议,可以通过正规渠道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如果发生借贷争议,消费者可以积极与贷款机构沟通诉求,找准责任主体,通过平等协商,找到解决方案,这是效率最高的解决方式。如果上述责任主体不能解决诉求,消费者也可以向相关责任主体的上级政府监管部门、当地金融监管部门进行投诉,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这里要特别提示消费者注意的是,一定要理性维权,切勿轻信“代理投诉”“征信修复”“反催收联盟”等打着保护消费者权益旗号的非法黑产游说,利用国家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机会进行“恶意投诉”,甚至提出不合理的诉求。这些行为不仅不能解决消费者的问题,反而可能会造成个人信息泄露,涉嫌“欺诈”或者“破坏金融秩序”,从而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麻烦。同时,消费者也要树立诚信意识,对于应偿还的本金、合法利息和费用,也不能试图通过不合理的投诉行为达到不予偿还的目的。

如果遭遇到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套路贷”、“高利贷”、非法集资或金融诈骗等违法行为,消费者不要害怕不法机构的威胁。这类非法行为正是国家重点打击的对象,广大金融消费者要敢于维权,积极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或者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华能贵诚信托愿与广大金融消费者携手,帮助金融消费者了解而更多金融知识、树立正确投资理财和消费信贷观念,提升金融服务,打击非法金融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共筑诚信消费环境。





2023-07-23 预警劝阻别忽视 财产安全要重视

随着经济社会和移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借助电信和网络技术实施诈骗的犯罪案件频发,诈骗手段花样百出,逼真骗局使不少群众落入陷阱,严重威胁群众的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华能贵诚信托提示广大金融消费者,一定要提高反诈防诈安全意识,重视预警信息,保护好自身财产安全,谨防被骗。

一、金融电信网络诈骗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近日,国家反诈中心编写制作了《2023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详细梳理了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电商物流客服、冒充公检法、虚假征信、虚假购物服务、冒充领导熟人、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婚恋交友等10种常见的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特点和诈骗手法。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多与金融类诈骗相关,且与金融相关的诈骗活动往往涉案金额较大,给人民群众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常见的金融类电信网络诈骗手段有:

1.虚假投资理财

【常见情形】犯罪分子构建虚假投资平台、渠道,推荐理财产品、股票、虚拟货币等;或者谎称自己有高人指点,有内幕信息,稳赚不赔,用“低风险、高回报”为饵,诱使受害人投资。

【典型案例】于某在某直播平台上观看炒股知识直播时,收到自称是主播的好友请求,私聊后双方添加了QQ好友,对方又将于某拉入一投资交流群,于某在群内看见其他人在某款APP投资获利,便下载该APP并按照群管理员的指示在APP内进行投资操作,小额试验都成功盈利并顺利提现。于某感觉获利丰厚,便在APP内累计投资347万元。直至月底,于某发现APP内余额无法提现并被对方拉黑,才发现被骗。

2.虚假网络贷款

【常见情形】犯罪分子通过网络媒体、社交软件发布办理贷款、信用卡、提额套现等虚假信息,以“无抵押”、“免征信”、“无息低息”、“快速放款”诱骗具有贷款需求的受害人事先支付手续费、税款、保证金、代办费、预付利息;或以资质审查、提高征信、降息等为借口,骗取受害人银行账户和密码等信息直接转账、消费。

【典型案例】樊某接到自称某金融平台客服的来电,询问是否有贷款需求。因樊某正好需要资金周转,便添加了对方企业微信好友,并下载某款“贷款”APP。樊某在该APP上申请贷款后,对方以交会员费、解冻金、证明还款能力等为由要求其转账。樊某向对方转账13.7万元后,对方仍称贷款条件不满足不能放贷,随后便失去联系。樊某发现下载的APP已无法登录,才发现被骗。

3.虚假征信

【常见情形】犯罪分子冒充银行、银保监会工作人员或网络贷款平台工作人员与受害人建立联系,谎称受害人之前开通过校园贷、助学贷等账号未及时注销,需要注销相关账号;或谎称受害人信用卡、花呗、借呗等信用支付类工具存在不良记录,需要消除相关记录,否则会严重影响个人征信。随后,诈骗分子以消除不良征信记录、验证流水等为由,诱导受害人在网络贷款平台或互联网金融 APP 进行贷款,并将钱款转到其指定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典型案例】王某接到一名自称银保监会处理高息贷款的工作人员电话,对方说王某有贷款逾期造成的不良记录,将影响个人征信。经过一番交流,王某相信了对方的身份,并按指引先后3次向所谓的“中国银保监会认证对接账户”的3个不同账号转账,共计25万元,其中23万元为王某从3个金融平台借贷的款项。“你还用过哪些银行卡和贷款 APP? ”当对方一再问及该问题时,王某方才醒悟过来,意识到上当受骗。

此外,还有调整利率退款诈骗、虚假交易风险提示诈骗、以金融机构人工审核/系统升级为由收取各种名义费用等其他金融类电信网络诈骗方式,广大金融消费者务必高度警惕。


二、重视预警劝阻,掌握七大反诈利器

电信网络诈骗是可防性犯罪,事后打击不如事先防范。针对电诈高发态势和新特点新手段,各地警方聚焦事前预警劝阻,把潜在受骗人按照风险等级分级,相应采取发短信、打电话、见面劝阻等方式分类开展劝阻,对正在遭受电诈或有潜在被骗风险的人群开展劝阻工作。实践中,仍有一些群众深受犯罪分子蛊惑之害,拒绝警方、金融机构及社区工作人员的预警劝阻,甚至怀疑预警的真实性。华能贵诚信托提示广大金融消费者,千万不要忽视预警劝阻,对有疑问的事项,通过公安部会同工信部、中国人民银行打造的七大反诈利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国家反诈中心APP】国家反诈中心APP是一款官方手机防骗保护软件,主要功能包括高效预警劝阻提示、快速举报涉诈线索、远程身份账号验证、全面了解反诈防骗知识等。国家反诈中心APP自2021年3月15日上线以来,累计受理群众举报线索2323万条,向群众预警3.1亿次,在防范诈骗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96110预警劝阻专线】96110预警劝阻专线是反电信网络诈骗专用号码,专门用于预警劝阻、防骗咨询和涉诈举报等工作。96110预警劝阻专线自2019年11月8日正式启用以来,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公安机关开通了该专线。广大金融消费者如接到96110打来的预警电话,请一定要及时接听,耐心听取民警的劝阻提示,避免上当受骗。

【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12381系统可根据公安机关提供的涉案号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自动分析发现潜在受害用户,并通过12381短信端口第一时间向其发送预警短信,提示用户可能正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提醒用户针对当前电信网络诈骗保持高度警惕。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自2021年7月14日上线以来,累计发送预警信息10.7亿条,预警劝阻准确率达60%以上,最大限度挽回群众损失。

【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服务,打通了93家省级基础电信企业和39家移动通信转售企业的相关数据,群众只需要使用自己的居民身份证号,即可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查询本人名下持有的全国手机电话卡数量,专用短信端口10699000将在48小时内向预留手机号码反馈查询结果,真正实现了全国移动电话卡的统一便捷查询。截至2023年5月底,“一证通查”查询量累计突破1.2亿次。

【云闪付APP“一键查卡”】人民银行指导中国银联联合商业银行推出“一键查卡”服务,解决了人民群众对于跨行银行卡账户查询的诉求,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方便人民群众直接掌握个人名下银行卡信息,强化自身银行卡管理。自“一键查卡”功能试点上线以来,已覆盖全国196家商业银行,包括18家全国性银行和178家区域性银行,已累计生成超过690万份查询报告。

【反诈名片】公安部、工信部联合组织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推出了“反诈名片”,对各级公安机关的反诈预警劝阻电话号码进行标记和来电提醒,帮助群众有效甄别电话来源。广大金融消费者如果接到带有“反诈名片”标记的公安机关预警劝阻电话,可以放心接听,如有疑问,请拨打96110进行咨询。

【全国互联网账号“一证通查”2.0】为防范用户不知情注册互联网账号带来的涉诈风险,工信部于2022年推出了“一证通查2.0”服务。 用户凭借手机号码和身份证号码后六位,便可查询本人名下手机号码关联的互联网账号数量。该服务目前支持腾讯、阿里巴巴、支付宝、百度、快手、抖音、京东和美团8家企业的互联网账号查询,后续将接入更多互联网企业。截至2023年5月底,用户查询量已累计突破1510万人次。


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犯罪分子诈骗话术和技术手段不断翻新,广大金融消费者也要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和防骗能力,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要在日常工作中提高警觉,与公安机关和网络安全部门形成合力,共同维护人民群众的信息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华能贵诚信托再次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在金融活动中坚持做到“不轻信低风险高收益”、“不点击陌生交易链接”、“不向陌生人转账汇款”、“不透露自己和家人的身份、存款、银行卡等个人信息”、“多通过官方正规途径核实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2023-06-23 守住钱袋子 远离非法集资

近年来,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非法集资类犯罪案件作为社会毒瘤,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干扰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是影响当前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在国家大力打击、处置非法集资活动的同时,广大金融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自觉远离非法集资。

什么是非法集资?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

非法集资的社会危害性

首先,非法集资严重干扰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非法集资活动无视金融监管规定,破坏金融秩序,影响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其次,非法集资使参与人遭受经济损失。不发分子通过欺骗手段聚集资金后,往往任意挥霍、浪费或转移,参与者很难收回资金,甚至血本无归。

第三,非法集资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非法集资往往涉案金额大、人员多,资金兑付比例低,处置难度大,容易引发大量社会治安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第四,非法集资损害了政府的声誉和形象。非法集资活动通常以“响应国家政策”为名,行违法犯罪之实,既影响了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又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声誉和形象。

非法集资常见形式

《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明确规定,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非法集资。在全社会抵制非法集资的同时,非法集资的方式也在不断地变换花样,涉及的行业领域也有扩大趋势。常见的非法集资领域主要有:

1.网络借贷非法集资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网络借贷成为部分消费者周转资金的可选途径。不法分子借助网络借贷从事非法集资活动,主要方式有:以理财产品名义诱使投资人参与借贷,并将借款资金存入网贷平台名下的中间账户,形成资金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放任借款人利用网贷平台以多个虚假名义发布大量借款信息,向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等。

2.虚假投资理财非法集资

部分没有金融执照的民间投融资中介机构,虚构投资理财项目从事非法集资活动,主要方式有:向投资者承诺无风险、高收益,公开向社会发售理财产品吸收公众资金;无明确投资标的,不断发展新投资者,采用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模式进行资金诈骗;通过设置“推荐奖”“管理奖”等奖金制度,鼓励投资人发展他人形成上下线层级关系,从事具有非法集资和传销相互交织性质的非法活动等。

3. 私募基金非法集资

私募基金是以非公开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并以特定目标为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然而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对相关金融知识不熟悉,通过“伪私募”从事非法集资活动,主要方式有:违规公开募集,通过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公开宣传、诱骗投资者,向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以保本、高收益、低门槛为诱饵,违规降低投资金额下限、违规突破投资者人数上限进行募资;通过约定关联方溢价回购的方式,变相从事放贷业务,甚至涉嫌挪用或者侵占募集资金等欺诈行为;以私募基金名义宣传、募集,但并未到基金业协会办理产品备案手续等。

4. 房地产行业非法集资

房地产行业非法集资往往是围绕不动产,巧立各种名目吸收公众资金,主要方式有:通过承诺售后包租、定期返还租金或到期回购,诱导公众购买违章建筑,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在取得预售资格前,以内部认购、发放VIP卡等形式,变相进行销售融资,甚至“一房多卖”;打着房地产项目开发等名义,直接或通过中介机构向社会公众集资,承诺给予远高于银行同期利率的高额利息,用后集资人的资金支付先集资人的利息,使投资人蒙受巨大损失。

5. 养老机构非法集资

近年来,随着养老产业的不断升温,老年人的养老服务和投资理财需求逐渐增多,不法分子利用群众的养老需求从事非法集资活动,主要方式有:打着提供养老服务的幌子,收取高额会员费、保证金,承诺还本付息或给付回报等方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虚构投资养老公寓或其他相关养老项目,承诺给予高额回报,引诱老年群众“加盟投资”;打着销售保健、医疗等养老相关产品的幌子,以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等方式吸引老年人投入资金;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打着“以房养老”的旗号,诱使老年人签订借贷和抵押协议获得资金,再将资金购买其“理财产品”并承诺给付高额利息等进行非法集资。

6.互联网新技术领域非法集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以虚拟货币、区块链、NFT项目为噱头的“金融创新”类诈骗手段也层出不穷。比如,编造元宇宙等名目众多的高科技投资项目,公开虚假宣传高额收益,诱骗参与者通过兑换虚拟货币、购买游戏装备等方式投资。实际上,不法分子通过幕后操纵所谓虚拟货币价格走势、设置获利和提现门槛等手段非法牟取暴利。再比如,不法分子通过租用境外服务器搭建网站,面向境内居民声称获得境外优质区块链等项目投资额度,代为投资。这些不法活动资金多流向境外,监管和追踪难度很大,参与者资金难以追回。

如何防范非法集资?

1.查资质

金融消费者遇到投资项目,应首先通过工商行政机关官方网站核查被投资企业或投资理财机构的资质,查明相关企业是否是经过法定程序注册登记的合法企业,包括查看经营范围与宣传是否相符,是否具备金融业务或相关投资项目的经营许可,高度关注以“证券投资咨询公司”、“产权经纪公司”等不具备特许资质的名义推销金融产品和投资项目,不参与自己不了解的境外投资项目。

2.看回报

金融消费者应对照银行贷款利率和普通金融产品的回报率来审视投资项目或所谓金融产品的投资回报,明显偏高的投资回报很可能就是投资陷阱。即使是合法的民间借贷,也不允许有过高的利息回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民间借贷利率超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4倍的,法律不予保护。

3.观行为

非法集资行为往往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通过亲戚朋友互相介绍,再发展下线,形成一个吸收资金的网络,难以将投资标的的情况介绍清楚,无法阳光化操作。比如,不能清楚阐述投资项目的经营规划,或规划明显不合理;不能说明投资资金的具体用途;不能签订正式合同,或合同与宣传不符、没有实质性约定,不能开具凭证等等。

4.慎决策

金融消费者在面临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建议时,应保持冷静分析和独立判断,并多向专业人士咨询,不要跟风投资,不要轻易决策。


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经济金融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国家高度重视,并已建立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进行多部门联合打击,同时鼓励对非法集资行为进行举报,金融消费者发现涉嫌非法集资的行为,可通过当地公布的举报电话、邮箱等方式向有关部门举报。华能贵诚信托再次提示广大金融消费者,要守住自己的钱袋子,远离非法集资,维护好我们辛苦打拼的幸福生活。


2023-05-23 知法守法 提高防骗意识 维护合法权益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少隐患,层出不穷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法,给社会公众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为了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以下简称《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自2022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是专门针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制定的法律,通过加大宣传与惩处力度、增强防控主体的责任,达到打击和预防电信网络犯罪行为、守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目的。华能贵诚信托提示广大金融消费者,应认真学习《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提高防范、识别电信网络诈骗意识和能力,做到知法守法,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由于电信网络诈骗通过通信和网络技术,犯罪分子得以隐匿真实身份,极大地增加了犯罪的隐蔽性和危害性。

二、《反电信网络诈骗法》适用的范围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打击治理三类非法活动:一是境内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二是中国公民在境外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三是境外针对境内实施诈骗的行为,即境外的组织、个人针对我国境内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或者为他人针对境内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产品、服务等帮助的行为。

三、《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对个人的行为有哪些禁止性规定

一是开立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不得超出国家有关规定限制的数量。对经识别存在异常开户情形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有权加强核查和拒绝开户。

二是办理电话卡不得超出国家有关规定限制的数量。对经识别存在异常办卡情形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有权加强核查或拒绝办卡。

三是不得非法制造、买卖、提供或者使用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的设备、软件,如电话卡批量插入设备、批量网络地址自动切换系统、具有改变主叫号码虚拟拨号功能的软件等。

四是不得为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支持或者帮助,如出售、提供个人信息,帮助他人通过虚拟货币交易等方式洗钱等。

五是不得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物联网卡、电信线路、短信端口、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互联网账号等,不得提供实名核验帮助;不得假冒他人身份或者虚构代理关系开立上述卡、账户、账号等。

四、个人违反《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有哪些后果

一是刑事责任

组织、策划、实施、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帮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记入信用记录,采取限制其有关卡、账户、账号等功能和停止非柜面业务、暂停新业务、限制入网等措施。

二是行政处罚

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处十万元以下罚款。包括:

1.非法制造、买卖、提供或者使用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的设备、软件的,以及为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支持或者帮助的,没收违法所得,由公安机关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万元的,处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公安机关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2. 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物联网卡、电信线路、短信端口、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互联网账号的,提供实名核验帮助的,假冒他人身份或者虚构代理关系开立上述卡、账户、账号的,没收违法所得,由公安机关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二万元的,处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此外,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记入信用记录,采取限制其有关卡、账户、账号等功能和停止非柜面业务、暂停新业务、限制入网等措施。

三是民事责任

组织、策划、实施、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相关帮助的违法犯罪人员,除依法承担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以外,造成他人损害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

四是限制出境

近年来,电诈犯罪分子为逃避公安机关打击,采取出境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方式,在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电信网络诈骗集群。为防止犯罪分子出境作案,《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规定了限制出境的特定风险防范措施。

对前往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严重地区的人员,出境活动存在重大涉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嫌疑的,移民管理机构可以决定不准其出境。因从事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移民管理机构可以决定自处罚完毕之日起六个月至三年以内不准其出境。

五、发现受骗或处置有误的救济渠道

广大金融消费者在日常使用电信、网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被诈骗后,应当第一时间报警,向警方提供详细的收款方账户信息。《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规定“国务院公安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完善电信网络诈骗涉案资金即时查询、紧急止付、快速冻结、及时解冻和资金返还制度,明确有关条件、程序和救济措施。”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等有关单位可以通过紧急止付、快速冻结、资金返还等措施,为被害群众挽回损失。

随着金融、电信、互联网领域的不断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也在花样翻新。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除依靠传统方式外,国家通过支持研究开发新技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式,对信息流、资金量、数据量进行实时监控,自动识别和封控异常账号,极大地提高了预防电诈的工作效率。然而高科技反诈虽事半功倍,但新技术在数据学习、数据分析方面才刚刚起步,出现判断错误在所难免。为防止因大数据筛查对合法账户造成的误伤误判,《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对纠错途径进行了规定,“对涉诈异常情形采取限制、暂停服务等处置措施的,应当告知处置原因、救济渠道及需要提交的资料等事项,被处置对象可以向作出决定或者采取措施的部门、单位提出申诉。作出决定的部门、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申诉渠道,及时受理申诉并核查,核查通过的,应当即时解除有关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技术手段对合法用户造成的影响。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为人民群众在互联网时代的生活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提高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才能防患未然。华能贵诚信托再次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对陌生电话、不明信息保持高度警惕,不透露自己和家人的个人信息;对低风险高收益、中奖领红包等宣传保持清醒头脑,不点击陌生链接,不随意转账;对突发事件保持沉着冷静,不轻信陌生人的引诱或恐吓,多向亲朋好友以及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核实情况;一旦发现受骗,迅速报警,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3-04-23 谁是合格投资者?

信托作为一类重要的金融产品,一直以来都受到广大投资者的密切关注和青睐。那么投资者可能要问,认购信托产品是否有投资门槛?总听说只能合格投资者来购买,那谁是合格投资者呢?是不是满足了合格投资者标准,什么类型的信托产品都可以投资呢?听说信托产品有认购起点要求,如果资金不够,可不可以借钱或者和几个亲友“凑份子”来认购呢?

今天,华能贵诚信托就来带大家学习一下投资信托产品所需要注意的事项。

合格投资者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资产管理信托产品不低于一定金额且符合下列条件的自然人和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格投资者应满足下列基本条件:

1.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

2.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3.金融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

合格投资者认购资产管理信托产品有哪些限制?

1.投资于单只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30万元;

2.投资于单只混合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40万元;

3.投资于单只权益类产品、单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

4.投资者不得使用贷款、发行债券等筹集的非自有资金投资资产管理信托产品。

满足上述要求后,合格投资者就可以选购心仪的信托产品了。这里要注意,上面的第4条,投资者是不能使用借贷等非自有资金投资信托产品的,也不能汇集他人资金,通过“凑份子”、“拉火车”、“代持”等方式认购信托产品。

下面就是如何选购信托产品的问题了。除了投资者对具体产品的投资决策以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信托产品的风险评级与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是否匹配。

信托公司如何判断合格投资者,并提供风险等级适配的产品呢?

在合格投资者认购信托产品前,信托公司会要求其提供基本身份信息用于认证,比如投资者的姓名、年龄、学历、职业、住址、联系方式等,采集投资者的账户信息,或者要求投资者提供银行流水等资产证明。信托公司有义务为投资者的个人信息提供保护,仅采集必要的信息,并且,除非获得投资者本人特别授权,否则不得用于法律法规规定以及合同约定以外的用途。

信托公司一般会请投资者填写调查问卷,如华能贵诚信托的《投资者适当性评估问卷》,需要投资者填写资金来源、家庭金融资产及金融净资产情况、收入状况及债务情况等财务状况信息,对金融法律法规及信托产品情况和信托风险的了解程度、从事与金融产品投资相关的工作经验或金融投资相关专业知识情况、参与投资的年限、投资经验在两年以上的金融产品或服务类别等投资经验信息,投资目的、风险厌恶程度、产品类别、收益偏好、投资比例等风险偏好信息,并承诺上述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信托公司通过这些信息为其确定风险承受能力类型,并通过严格的匹配机制,为投资者提供风险等级适配的产品。

最后,华能贵诚信托提示广大投资者,信托产品及其他资产管理产品都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不要轻信不法分子稳赚不赔的虚假宣传。广大投资者要树立“卖者尽责 买者自负”的理念,认真阅读信托产品的要素信息和风险提示,谨慎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托产品。

2023-04-14 2023年全国保密宣传教育月保密公益宣传片及海报

暂无相关视频

2023-04-14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暂无相关视频

©2022 华能贵诚信托 黔ICP备18000947号-1 贵公网安备 520115020019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