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ABC
发展普惠金融,消费者保护先行
发布时间:2019-09-24


前言:长期以来,我国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长期处于金融服务“真空期”,金融服务需求和供给不平衡间的矛盾日渐凸显。普惠金融正是依托科技进步为传统金融机构未覆盖的长尾客群服务,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增进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但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与管理是项需要不断持续完善的长期工作,在此过程中一些借贷平台往往借“普惠”之名,行“暴利”之实,因而做好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

     普惠金融的定义为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虽非公益扶贫但也绝非快速致富之路。但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本玩家涌入该市场,收割下沉群体、快速赚钱是他们唯一的初衷,尤其在当前金融科技盛行的东风下,披着“金融科技”的外衣,站在“普惠金融”的高点,迷惑广大金融消费者。因而笔者以自身从业实践经验出发,列举出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几种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手段,以期能助力金融消费者提高自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一、 警惕利率幻觉,远离“好心”高利贷

消费者在使用借贷产品时,通常会被平台上的“表面利率”所迷惑。例如消费者登录一家现金贷平台申请一笔10,000元贷款时,得到平台授信信息如下:期限为12个月,实际到账9400,每月还款900元。那么针对该笔贷款的利率,不同消费者会有不同算法。

表:初始借款10,000元,每月还款900元,到年末共计需还款10,800元,利息共计支出800元基于10,000元的借款本金年利率为8%,相较信用卡的授信利率而言相当低了,多数消费者会觉得很划算。

中:部分用户会发现虽然自己申请的是一笔10,000元贷款,但实际到手的只有9,400元,平台在期初一次性收取的600元,相当于前置收取了6%手续费,则贷款本金的年化贷款利率飙升至14%,相较8%的名义利率而言已然高了不少。

里:实质上该笔贷款的真实利率远不止这些,因为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由于客户采用的分期还款的方式,每期的本金金额都在减少,用内部收益率IRR计算得出该笔贷款的真实利率竟高达26.44%。

由此可见各借贷平台下的贷款真实利率绝非消费者表面上所看到的名义利率,此种“利率幻觉”容易引发消费者的关注与投资冲动,需要消费者保持清醒的认知。目前市场上一些“好心”的高利贷产品正打着各种花样百出的高额砍头息和逾期罚息以远超法律规定的36%利率红线向外放贷,对消费者虎视眈眈。今年3·15晚会上,让人们认识到了一种名为“714高炮”的违法高利贷模式。一个典型的“714高炮”是,贷款人借1,000元只能到手700元,剩余300元会以服务费的名义扣除,且7天后就会收到催收电话。即使碰上有能力还款的借款人,放贷平台为了赚取高昂的逾期费用,也会采取将APP中“还款”按钮设置为灰色不可用状态或客服失联等措施让借款人无法按期还款。凭借着短周期和砍头息,这种高炮的年化利率甚至可高达1500%。而一些猖狂的“高炮平台”甚至将7天的借款期限改为5天,砍头息提升至500元,经演化后的“55超级高炮”堪称人血馒头。消费者未能按期还款后平台会引导消费者向同类型平台借款,会再次被平台赚取50%砍头息,一个借款客户如此被多个借贷平台轮番压榨后会轻而易举地债台高筑。而这些债务又被借贷公司以低价卖给催收公司,催收公司通过暴力讨债方式来赚取费用,消费者最终落得家破人亡的境地。

监管层面已认识到了此种现象,频繁出台多项政策治理现金贷乱象,大力整顿清理P2P机构及无贷款资质的企业参与消费信贷业务,禁止金融机构和小贷公司等发放无特定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的网络小额贷款,严守年化36%利率红线。因而消费者在享受普惠金融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警惕利率幻觉,远离“好心”的高利贷,转向正规持牌金融机构。

二、 远离校园贷,警惕校园贷“上岸”

花样百出的借贷套路不止存在于已就业群体借款中,学生群体更要高度警惕借贷黑手。近年来校园贷“风靡”校园,使得很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被卷入其中喘息不得,收割不谙世事的学生群体成为一种暴利来源。没有借款意愿,各种小广告、APP推送刺激诱导学生群体购买远超其消费能力的电子产品甚至奢饰品;没有还款能力,背后有同学、父母、亲戚做支撑,裸贷等各种暴利催收方式屡见不鲜。

而当大学生群体看清校园贷危害,想跳出围城清账上岸时,却发现上岸路上同样“陷进重重”。所谓的校园贷上岸,大多数是以贷养贷,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来偿还之前的贷款达到所谓“上岸”,却殊不知又落入下一道精心布置的陷阱之中。且校园贷放贷平台催收时通常会采用打爆借款人通讯录中联系人的方式进行催收,便有机构抓住大学生所谓的“躲过通讯录被爆就顺利上岸”的心理,专门推出通讯录防爆生意。但这种通讯录防爆“神器”存在的真实性存疑,其原理无非是基于运营商将标记过多的骚扰电话自动屏蔽拦截的原理,是个骗钱的幌子。此外,还有招收贷款代理学徒的方式,通过拉客帮助别人贷款下单赚取收入的方式来还清贷款。

以上种种所谓的校园贷上岸方式,无非是为了还清一笔贷款,从一个坑掉到了另一个坑中。因而解决校园贷的关键还在于从本源抓起,其产生根源在于学生群体消费需求与合规资金供给之间存在巨大不平衡,导致供给不足。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其用于合理用途的消费需求如报考补习班、购买学习用品等无可厚非。校园金融市场作为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重要抓手,应受到足够重视,因而教育部和银保监会也针对校园金融市场的“空窗期”颁布了多项监管政策,要求在加大整治力度“堵歪门”的同时,加强学生资助信贷体系建设为其“开正门”,鼓励正规持牌金融机构进校园,为学生提供渠道畅通、手续便捷、利率合理的金融借贷服务,满足学生正当的临时性需求。

学生群体因缺少收入来源,在消费时应当更加理性,选择合适的商品、服务进行消费。如因正当事项确实需要借贷消费时,应结合还款能力,合理规划借贷金额,并应向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求助。目前像某银行与一些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开发的学生备用金产品,在维护校园公益“开正门”上就起到较好表率作用。该产品致力于解决在校学生学费、培训、必备生活开销等各种在校期间应急金融需求,严控1500元额度,从源头扼杀透支消费;严控零息零费,救济不救穷,树立正确消费观;严控身份,学生专享、学籍认证。通过三项严控,做切实服务优质学生用户的校园公益产品,力争成为校园贷正本清源行动的一份子,助力校园金融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三、 重视个人信息保护,防止“被贷款”

个人征信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我国发展普惠金融的关键助力点,目前正处于全面修复建设阶段。一是体现在我国央行征信系统收录的自然人数量快速扩增,截至2019年4月末收录的自然人数达9.9亿。且随着近日互联网金融办下发的《关于加强P2P网贷领域征信体系建设的通知》,支持在营P2P网贷机构接入征信系统,未来各种借贷行为全面纳入央行征信体系将是大势所趋。二是数据孤岛现象正逐步打通,2017年11月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牵头腾讯征信、芝麻信用、前海征信、中诚信征信、中智诚征信、鹏元征信、考拉征信、华道征信等8家行业巨头成立了百行征信,汇聚了多种国家力量打通金融机构、运营商、电商、社交、出行等多维度数据,因而可预见未来我国将建立起功能互补、层级丰富完善的个人征信新格局。而信用对个人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也将更加重大,小到单车骑行,大到买车买房、出境创业,且随着国家针对失信主体陆续出台多项监管政策,未来的“老赖”将面临寸步难行的局面。

而目前,部分消费者还未意识到个人信用的重要性,忽视个人信息保护,为了贪图黑中介承诺的一些“好处费”,出卖个人基础信息辅助黑中介联合骗贷套现。以笔者所在部门与三大运营商正在合作推进的手机分期业务为例,据运营商介绍在青海、甘肃等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薄弱的偏远地区就曾出现过此种个人信息被利用帮助黑产机构骗贷数千万元的案例。黑产机构会声称个人帮助手机店办理手机分期下单后,不仅不用自己还贷,还会根据下单手机金额的高低拿到200-600元不等的佣金报酬。不少贪图小便宜的消费者会将个人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拱手交给黑产机构辅助其下单而换取报酬,但殊不知却已“被贷款”,口袋里的钱还未捂热,就接到了从天而降的贷款公司的催款通知。此种忽视个人信息保护的行为,在当前我国个人信用愈发健全的趋势下不仅会给个人信用造成巨大影响,影响日后个人生活方方面面;这些经黑中介诱导包装后的“借贷群体”,还会令正规放贷机构的反欺诈、排黑手段防不胜防形同虚设,活体识别等验证均会顺利通过,令银行、信托、消费金融公司等正规金融机构蒙受较大损失,不利于我国普惠金融事业的开展。因而,个人消费者务必要重视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到“个人信用”在今后生活中的重要性,防止“被贷款”。

普惠金融从提出到发展至今,得到了从上至下多层级的多方支持。上到国家层面针对普惠金融印发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五年期规划,下到各金融机构、科技金融公司等众多坚持普惠初心的探路者,在该领域深耕多年,不忘初心,致力于让更多有金融需求的民众得到金融服务的覆盖。但同时我们也应清楚认识到,在这个浮躁激进的时代,总有部分黑产机构以此为契机大捞一笔,尤其在当前金融科技盛行的风口下,将“高利贷”、“校园贷”、“套路贷”等原先违法的方式披上“金融科技”外衣伪装误导消费者,活脱脱将“普惠金融”演变为“普毁金融”。故而发展普惠金融,消费者保护先行。广大消费者在享受普惠金融带来金融便利的同时,需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保护自身合法权益。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作为普惠金融市场重要的参与者,需要严格执行监管部门的规定,切实践行社会责任,有效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助力普惠金融健康发展。


暂无数据

©2022 华能贵诚信托 黔ICP备18000947号-1 贵公网安备 520115020019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