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动态
党建空中课堂 | 第2期:历史文化源流——为政之要 以顺民心为本
发布时间:2022-03-30

为政之要,以顺民心为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人民公仆意识,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3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为政之要,以顺民心为本”化用自宋代程颐《代吕晦叔应诏疏》,原文为“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意即治国理政要以顺应民心为根本,以使百姓生活殷实为根本,以安民而不扰民为根本。

  如何顺民心?简单来说,就是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过上幸福的生活。《大学》中说:“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在儒家看来,治国之道在于施行仁政,谋求民生福祉,使百姓安居乐业,以争取百姓的拥护。法家的部分理念虽然不同于儒家,但以民为本的治国大道是相通的: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通过徙木立信,以制度的公信力取信于民;通过奖励耕织鼓励垦荒,奖励军功打破贵族特权,以此凝聚民心……“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古往今来各家学说的表述虽然不尽相同,但阐明的是同样的道理。所以人们说“为国为民”“忧国忧民”,将“国”与“民”紧紧联系在一起,百姓苦乐就是国家利益,唯有体察民情,尊重民意,顺应民心,改善民生,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今年全国两会上,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引用了诗句“枝叶总关情”。这是清代郑板桥的一首题画诗,作于在山东潍县任知县时。当时山东大涝,潍县尤烈,饿殍遍野。郑板桥即令“大兴修筑,招远近饥民赴工就食”。有人提出应先上报朝廷,他断然拒绝道:“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有谴,我任之!”“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郑板桥心迹的真诚流露——只要是与百姓的冷暖安危相关的,无论事之大小,我们这些“州县吏”都要放在心上。他在山东先后为官十余年,离任之时,“囊橐萧然,卖书画以自给”。值得欣慰的是,山东父老自发沿途十里相送,这正是百姓对他的最高认可。历史充分证明,谁能时刻谨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做到亲民、爱民、为民、利民、富民、安民,谁就能得到人民真心的拥戴。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党章明确指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在陕西的中共绥德地委旧址,展厅里有两行字:“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一个“端端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在胜利时、在困难时、在奋斗时、在进步时,这一点始终毫不动摇。

  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这是中国人民多少岁月以来梦寐以求的理想。百年来,我们党高举人民民主旗帜,领导人民在一个有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近代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实现了人民民主。今天的中国,人民民主覆盖国家治理的各环节,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伟大成就的背后,是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彰显的制度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拓宽联系渠道,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人大代表要充分发挥来自人民、扎根人民的特点优势,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全国两会上,从宏观经济到乡村振兴,从教育医疗到公共服务,从生活冷暖到安居乐业,百姓关心的话题就是两会讨论的议题,民之所盼与政之所向,在人民大会堂“互联共振”,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的生动写照,见证中国共产党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的崇高追求。

  “为政之要,以顺民心为本。”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站稳人民立场,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矢志奋斗,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我们就一定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书写新的华章。(田心)


暂无数据

©2022 华能贵诚信托 黔ICP备18000947号-1 贵公网安备 52011502001976号